【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要闻】一场跨越三个年代的逐梦之旅——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碱渣治理业务发展历程
5月24日,继中标连云港碱渣治理运营项目材料采购之后,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碱渣治理业务再传佳讯:
公司与中核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签订《连云港碱渣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创新示范项目A工艺运行专业分包合同》。
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参加连云港碱渣治理与综合利用项目合作意向协议签署仪式
对于公司而言,此次签约,有着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喜讯的非凡意义。
这份不同,并不只是因为5.18亿元的合同金额,尽管,在当下艰难转型的环保产业中,这份成绩单足够耀眼。
更重要的是这份成绩,意味着在创业起步之时,公司植下的那粒科研种子,如今终于结出了一颗沉甸甸的产业硕果。
那是一次长达17年的执着守望,一场跨越三个年代的逐梦之旅,也是一个任时代风涌浪迭、看时事千帆逐影依然初心不改、奋力前行的动人故事。
一、纯碱生产的“西西弗斯巨石”
2006年,是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由前身重组转型,开启创业新征程的起步之年。
创业之初,公司不断探索、寻找高含水废弃物处理与利用领域的业务机会,针对河湖淤泥、市政污泥、工业渣泥等处理对象进行技术研发与储备。
碱渣治理,正是公司的努力方向之一。
所谓碱渣,顾名思义是纯碱生产的副产物。作为基础性化工原料,纯碱素有“化工之母”称号,在玻璃、化工、冶金、纺织、造纸等领域应用广泛。
纯碱生产,大致分为天然碱法、氨碱法和联碱法三大类。其中,天然碱法最为环保,但由于天然碱矿分布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产能严重受限;氨碱法以合成方式生产纯碱,产能得以保障,但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液、废渣,对环境的污染较多,目前,该生产法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逐渐被淘汰;联碱法同为合成方式生产法之一,相较于前者,虽然更为环保,但其生产出来的纯碱质量较差,品控不稳定。
全球纯碱储量及产量情况 图片来源/智研咨询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纯碱生产国,其中,氨碱法产能占比近半数之多。在工业化进程中,纯碱生产为我国化工产业及其它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之而来的,是碱液、碱渣等副产物也大量产生。据统计:每生产1吨纯碱约产生10m³废弃液体,其中含碱渣约0.3-0.6吨。
一直以来,碱渣的综合利用都是制约纯碱工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在欧美发达国家,碱渣以深海、洞穴排放为主,或因排渣污染问题予以关闭。
在国内,传统的碱渣治理多采用直排入海、或是堆砌滩涂围堤筑坝等简单粗暴的方式。而无论是哪一种,其加之于社会环保、城市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弊病都不言而喻。
碱渣堆放场 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社会环保而言:未经处理的碱液碱渣直排或堆放,久之易形成“白海”,造成堵塞航道及周边环境、水体污染等诸多问题;
对于城市发展而言:随着时间推移和企业生产扩张,碱渣堆砌越来越多,渣场占地越来越大,不仅容易造成溃坝风险,也带来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
对于企业经营而言:企业每年要花费数以千万元的资金来建设和维护渣场,或以高昂价格购买碱渣回收和处理的专业设备,不仅背负巨大的成本压力,还时常面临着被环保处罚等多重风险。
碱渣治理,成为困扰在纯碱生产企业的“西西弗斯巨石”,亟待一种高效能、低成本的创新治理方式,能够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二、技术创新,惊艳初鸣
在重组转型的创业之初闯入碱渣治理的“无人之境”,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做此选择有十足的底气。
底气之一:是相信凭借技术研发,能够破解这个困扰行业多年的魔咒。
底气之二:是更确信自己所为的,是一件既为产业纾困、又能造福民生的利国利民之事。
于是,以连云港碱厂为突破口,公司正式开启了碱渣治理的“长征路”。
连云港碱厂航拍图 图片来源/网络
连云港碱厂是我国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三大基地之一,是“七五”国家重点投资项目、国家大型一类重点化工企业,曾为我国化工产业及其它行业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然而,新世纪以来,随着生态环保意识逐步增强,连云港碱厂也和我国众多工业企业一样,不可避免地患上了一种“老工业的怀乡病”:随着纯碱生产而伴生的巨量碱渣及其所产生的环保污染问题,愈发成为不可承受之重,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解决碱渣治理问题,连云港碱厂在斥巨资扩建新渣场和引进废液压滤装置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新的碱渣治理工艺和设备装置。
连云港碱厂与碱渣堆场的卫星图。占地约6000亩的碱渣堆场,愈发成为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2006年,公司敏锐捕捉到连云港碱厂所面临的难题,便开始探索以技术创新来破解碱渣治理的行业难题。公司携手连云港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合作开展“碱渣、尾矿砂综合治理研究”项目,经过多年的技术钻研和试验认证,创新提出了采用HEC高强高耐水土体固结剂改性、固结碱渣和尾矿砂制作工程土的方案,对碱渣、尾矿砂进行改性、处理,使其变成市场紧缺的工程填料,可实现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
2007年,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开展HEC固结碱渣土现场试验
对于公司而言,这是一次堪称惊艳的初鸣:
该项目不仅被列入了连云港市2007年科技发展计划(综合类),更是在2008年12月31日通过了连云港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并获得了鉴定委员会一致评价:该项研究成果在国内领先,建议加快HEC固结剂处理碱渣、尾矿砂的工业化生产及应用。
2009年10月21日,该技术又摘得一项桂冠: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利用制碱厂碱渣、磷矿尾矿砂和HEC固化剂制作工程土的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0810046713.6)。
HEC固结剂处理碱渣、尾矿砂技术获得专家评审,并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一系列的科研成就,为公司的碱渣治理业务植下了一颗产业化的希望种子。只是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在一鸣惊人的首秀之后,这颗种子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产业化孕育。
三、十年负重,只为一朝蝶变
回首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公司各大业务板块的发展轨迹颇有一番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的意味。
这十多年里,公司河湖淤泥和工程泥浆业务走出武汉,在全国建起30多座固化处理中心;新兴的白酒糟生物发酵饲料业务,也从一纸蓝图演变成6大项目擎擘而起的恢宏版图,而今,更是发展壮大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新引擎。
千帆逐影之时,公司碱渣治理业务似乎在经历了惊人初鸣之后,在产业化的道路上沉寂下来。
不过沉寂并不意味着放弃,相反,它更可能是在时代的巨变中,积蓄着蝶变的力量。
这十多年里,党和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环保政策不断深化至细分领域,“水十条”“土壤污染防治法”“新<固废法>”等条例相继出台,对工业固废污染防治提出了新的要求,碱渣治理的国家政策标准也在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在江苏省重点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指引下,连云港市开启在东部滨海地区建设集山海风光、港口特色、人文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化“连云新城”。而地处新城核心位置的连云港碱厂,也完成了从中石化集团到连云港市国资委的产权划转,并启动向外搬迁工程。
连云港碱厂在连云港市滨海规划新区的位置
日益趋紧的国家环保政策,以及城市发展中土地资源、安全环境、社会责任等多种考虑,推动着连云港市寻求新的碱渣处理技术和工艺,及时消化增量、存量碱渣并进行资源化利用。
是身为一家科技创新企业对解开碱渣治理这个行业发展枷锁的执着追求,也是出于对碱渣治理产业未来广阔天地的深切向往,这十多年里,尽管产业项目遥遥无期,但公司从未想过放弃,而是组建专班人马十年如一日驻扎在连云港,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连云港碱厂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在此期间,公司为满足连云港城市建设和碱渣治理的需要,进行了以“脱水固结一体化技术”优化碱渣治理工艺、碱渣场处理利用技术研究、制定碱渣治理地方标准、碱渣处理与利用项目实施方案等诸多方面的尝试,并先后启动《氨法制碱碱渣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连云港碱厂碱渣治理技术及装备应用研究》《氨碱法碱渣治理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三项科研项目,持续深化碱渣治理技术迭代和产业应用新路径。
公司碱渣治理三大科研立项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多年如一日的技术钻研,公司一一攻克困扰碱渣治理的技术难点,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碱渣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通过对碱渣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和稳定化处理,将碱渣制备成合格的工程土,既可解决碱渣排放及堆存占地问题,盘活土地资源,又能减少工程建设中的土石开采,助力保护绿水青山。
与此同时,公司也将技术工艺结合连云港碱渣治理的实际需求,梳理出完备的《连云港碱渣治理与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为当地量身定制出一条高效、实用且低成本的碱渣治理新路径。
公司碱渣治理技术共获得3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和7项实用新型专利
十年深耕,硕果累累。公司碱渣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不仅摘得3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和7项实用新型专利,更为碱渣治理业务的产业蝶变铺平了道路。
一切,只待一个机遇。
四、两度大考,产业落地终圆梦
星光不负赶路人,这个机遇,并没有让公司等太久。
2021年4月,连云港市连云区与中核集团签订连云港碱渣治理与综合利用合作协议,开始对占地约6000亩的碱渣进行综合治理,消除碱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改善人居环境。
中核集团与连云港市签订连云港碱渣治理与综合利用项目合作协议 图片来源/网络
2021年5月20日,连云港市连云区政府和中核环保有限公司联合组织召开连云港碱渣治理与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评审会,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浙江大学朱利中院士以及来自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监督管理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单位的13位专家对方案进行了评审,给出了“该项目的实施可推进碱渣综合利用,解决碱渣污染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论。同时,专家团也建议尽快开展现场中试工作。
连云港碱渣治理与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评审会 图片来源/网络
公司碱渣治理业务15年的“寒窗苦读”,迎来了“毕业大考”最后的冲刺时刻。
2021年10月,公司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紧锣密鼓开启连云港碱渣治理与综合利用项目的规模试验和平行试验工作。公司需要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两项试验,并且要接受由院士领衔的专家评审团专业评审,此时,如何在疫情的影响下保时又保质地完成试验,成为摆在公司科研团队面前的最大挑战。
为了赢得这场与时间的赛跑,公司科研团队克服疫情防控等重重困难,长期驻守在项目一线,在碱渣场上与秋冬的朝阳和晚星为伴,在器皿交错的化验室里挑灯夜战,也在茫茫滩涂之上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农历新年。
紧锣密鼓的规模试验和平行试验
终于,在又一个春天来临时,随着一份《连云港碱渣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创新示范项目规模试验报告》落上最后的一个句点,公司顺利完成了规模实验。
2022年4月,大考之日来临。在连云港市连云区政府和中核环保有限公司联合组织的评审会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道基、张佳宝领衔的来自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的9名专家对连云港碱渣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创新示范项目规模试验成果进行了评审,并顺利予以通过。公司碱渣治理业务,打通了产业化落地的最后一步。
连云港碱渣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创新示范项目规模试验成果评审会 图片来源/网络
再接下来,便是文章开头的故事了:今年5月,公司先是中标连云港碱渣治理运营项目材料采购(中标金额9400万),后又与中核环保工程签订总金额5.18亿的《连云港碱渣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创新示范项目A工艺运行专业分包合同》。
至此,这场跨越三个年代的执着守望,终于迎来了圆梦的时刻。
尾声
17年执着守望,我们立身细雨尘埃,但也心向山川湖海。从一颗初心,到终得圆梦,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了先哲所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17年奋斗前行,道路永远迂回曲折,每一步都是超越自我。实验室里的彻夜灯火,碱渣场上的烈烈冬风,一幕幕奋斗场景如同时光印章,一遍遍刻写着那道亘古至理:“发之以勇,守之以专,方能达之以强。”
17年产业逐梦,走过雄关漫道,每一个闪光的里程碑,都是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新起点。它既昭示着辉煌,又指引着我们在开辟碱渣治理新路径、赋能纯碱生产行业的“大道之行”中,再接再励、奋勇前行,开创更加辉煌的事业。
编辑:赵闯成
审核:刘菁、杨晶、胡芳、李佳薇